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15
据悉,今年,“山河美·两岸青少年诗词大会”邀请两岸青年前往云南实地体验茶文化,亲手采摘茶叶,体验制茶过程,从物产到文化,全方位感受茶的魅力。主办方将邀请优胜选手、演出学生共同参与文化研学营,促进两岸学生进一步交流交往交融。来自台湾的书法家卢瑞旦现场挥毫泼墨。
上海7月4日电 (李秋莹 姜煜)7月4日晚,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以下简称“上海之夏”)正式启动。为大力提振“入境消费和外来消费”,2025“上海之夏”将聚焦“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通过“活动+产品+服务+政策”,充分展现上海的夏日活力和魅力。在活动策划宣传、消费环境打造等方面突出国际化。根据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不同地区游客特点,差异化打造各项活动和特色产品,提升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吸引力。
论坛上发布了“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人才培训计划”。该计划邀请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推荐1-2名优秀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于今年10月至11月来华进行为期14天的深度交流学习。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张立方是大赛实操比赛的总裁判长之一。在他看来,正如本次大赛的主题“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一般,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不仅是让遗产价值实现代际传承,保护过程中所涉技艺也需要传承,工匠精神更需要传承。
启动仪式上举行了以“文明互鉴中的和合共生”为主题的微沙龙。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陈圣来;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中欧文化历史研究专家贝思文;加拿大全加华人联会理事会理事、加拿大新时代电视台主持人兼策划张安妮,围绕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时,如何与当地文化对话,实现“和而不同”;侨界力量在文明互鉴中发挥哪些独特作用;面对文化差异,如何让海外侨胞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等话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要以侨为桥、以文化为媒,既要守住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也要张开怀抱拥抱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完)
中央要求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税制改革是重头戏,未来增值税、消费税、个税等主要税种还将有进一步改革举措。笔者呼吁,在税收征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个人实际税负维持在合理水平,未来税制改革应当统筹考虑降低名义税率。
“这个又是从哪个朝代穿越过来的宝物?”在南越王博物院的展柜前,赵浚承对着一枚“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惊叹不已。这枚“镇院之宝”是西汉时期的文物,以精巧的工艺展现着岭南先民的审美智慧,让他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千年前岭南先民的审美已经这么超前。”
“祖制?天命就是迁都令。”“早说了太史公不编瞎话,你们为什么不相信?Tell me why.”“我登鹿台赴火殉商,却称‘暴虐无道’?”……展厅中分布着数个电子屏幕,部分商王以动画形象出现,用现代语言构建起古今对话的沉浸式场景,将墓葬、祭祀场景以及甲骨文形成等复杂知识动态化,引导观众思考。“这个展览真是扫盲商代历史的绝佳‘材料’,这些动画讲了好多关于商代历史的关键问题,很容易听懂。”80岁的钱奶奶年轻时是一名护士,退休后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北京的博物馆跑了个遍”。
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应妮)“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于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第七次深度合作的展览,该展是覆盖文物门类最多、体系最完整的一次,囊括青铜器、瓷器、玉器、珐琅器、书画、古籍、织绣等,共计展品211件。
此次展览从南、东、北、西四个方向选取了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群、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和关中西部地区出土的青铜礼容器进行展示,体现商文化对四方的控制和影响。这些承载着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青铜礼容器,与商王朝核心地区的器物高度一致。
“十四五”以来,特别是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指导下,19个援疆省市和各对口支援高校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教育领域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为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有力支撑教育强区建设稳步前行。
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选手涂咏筑带来了一组以“水”为主题的服饰,灵感取自中华传统文化中“上善若水”的思想,借用水柔和包容的特点展现人体曲线美。她说,在和大陆选手的交流中,她学习到不一样的设计手法,有了新的灵感思路。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8月3日,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网球热度随之大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未来明星运动员”诞生的基石。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